凡是买过保险的都知道,你的保单能顺利承保,不取决于你有多少钱,而是你的健康状况能否达到保险公司的要求,很多人在买保险这件事上或多或少都有拖延症,明明知道保险必须要买,也知道不买保险的后果是什么?却总喜欢拖着,拖来拖去的后果不是拒保就是被加费承保,当你想回头时,已经为时已晚。
电子病历不过关,医院要降级
4月13日,国家卫健委医院管理研究所于重庆召开“中华医院信息管理大会(CHINC)。会上,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发表了《我国智慧医院建设现状与未来》的演讲,提出“新时代医院信息化应向智慧化过渡”,并指出应加强公立医院电子病历的考评。
“三级公立医院要加强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并将“电子病历应用功能水平分级”指标列为国家监测指标。
虽然国家早在2017年就出台关于电子病历普及的相关文件,但各大医院执行的情况并不理想,很多医院并没有执行到位。
为此,2018年8月28日,国家卫健委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通知》,指出为全面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将持续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
就在前不久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再次强调了医院评级要过“电子病历关”,按照相关规定,2019年,所有三级医院电子病历要达到分级评价3级以上;到2020年,所有三级医院要达到分级评价4级以上,二级医院要达到分级评价3级以上。
评分3级的要求是,要实现医嘱、检查、检验、住院药品、门诊药品、护理至少两类医疗信息,跨部门进行数据共享。
在电子病历评级的硬指标要求下,一些没有电子病历的医院开始引进电子病历,有电子病历的医院开始更新原有的电子病历。
电子病历对买保险的影响
电子病历,是病历的一种记录形式。是指医疗机构用信息化的手段,将门诊、住院患者的病情、临床诊疗和指导干预过程,按照统一的规范和编码,记录下来:
内容包含了患者在医院所接受的各种检查记录、医师为患者所做的治疗记录以及对患者的护理记录。
目前,中国的电子病历系统划分为两种:门诊电子病历和住院电子病历。
根据电子病历管理有关文件要求:各家医院保存时间自患者最后一次就诊之日起不少于15年;住院电子病历保存时间自患者最后一次出院之日起不少于30年。
这样就意味着近30年任何一次住院病历都可以被查到,门诊的疾病史也可以被查到15年。
国家卫生计生委体改司副司长傅卫曾经表示,商业保险公司与公立医院共享医疗数据应该属于今后医改的一个方向。
这就意味着医院和保险公司全面联网,实现信息共享,每一次去医院看病保险公司都会知道,每一次去医院看病将成为你能否顺利买到保险的重要依据,将来买保险还真不是有钱那么简单了!
而以年轻和健康作为投保资本的保险,以后真不是想买就能买了,任何一个细微病历都有可能被加费,任何一次住院记录都有可能被拒保或被加费,买保险正式进入“限购模式”!
拖延投保的风险
现在00后,90后因身体不合格被拒保的并不在少数,你害怕了吗?但是,等一等,再等等……你以为还真能买到保险吗?
我可以告诉你的是:只有符合健康条件、年龄条件、经济条件的人才算是具备申请保险的资格!
我们在购买保险时,一定要填写下面这样的健康告知书,只有符合保险公司规定的健康状况才能顺利承保。
填写好这份健康告知书后,进入保险公司的核保环节,保险公司根据你的健康状况会有5种结果:
1.标准体承保:万幸(心情)
2.加费承保:亏大了(心情)
3.责任除外:郁闷(心情)
4.延期:忐忑(心情)
5.拒保:崩溃(心情)
在这提醒一句,保险公司不是冤大头,如果不如实告知,一旦出险保险公司会拒赔的,因为从2017年4月1日就开始施行新的《电子病历书写与存储、使用和封存》相关规定:
意思就是:你在医院看病的信息要存档15年,住院的信息要存档30年,而这些信息是和保险公司联网共享的。
因为投保前没有如实告知被拒赔的比比皆是,就是闹到法院,你都很难赢。
言归正传,我们具体来分析一下拖延投保的代价:
一,意外和明天谁先到
这句话每个人都会说,但你理解其中的含义了吗?都说买保险就是和时间赛跑,就看谁跑得快了,如果风险跑在了前面,后果不言而喻了,就像我那个大学同学的儿子,如果能早点做保险规划,也不至于最后被拒保,谁也不知道意外和大病哪天降临?
二,越早买越便宜
买保险就是这样,越早买越便宜,就是同一款保险区别都很大,我们购买保险就是想转移自己的风险,花最少的钱获得最高的保额。
以某人寿保险为例(男性,30万保额交20年,保到70岁):
20岁 保障年限50年 2778元/年;
30岁 保障年限40年 3714元/年;
40岁 保障年限30年 4935元/年;
45岁 保障年限25年 5625元/年;
这些数据告诉我们,同样的保额30万,同样的缴费20年,20岁和30岁每年的保费相差了近1000元,20年就相差2万,但保险责任都一样,是不是感觉亏大了。
三,年龄越大,保额会有限制
就拿大病保险为例,不是你有钱就能买到百万甚至千万保额的保险,它是有年龄限制的,如果非要买就有一种解决方式,接受保险公司体检,一旦体检出现问题,别说百万保额,拒保的可能性不是没有,现在连90后都害怕体检了,你以为你一定能过关吗?
有个客户45岁,家里拆迁成暴发户了,有钱了,走路也开始摇头晃脑了,想买150万保额的大病保险,结果在接受体检时查出了糖尿病,被直接拒保,所以,买保险真不是有钱就能买那么简单。
四,保费和保额的杠杆
用最少的保费获取最大的保额,这就是保险的杠杆原理,即保费与保额之比。在健康险中,年龄大的人比年龄小的人总要付出更高的保费,身体有疾病的加费承保,非标体总要比健康人付出更高的保费,男性因为疾病发生率、意外发生率、死亡率等问题,保费相对女性更高,这都是杠杆率降低的表现。
打个比方吧:一款大病保险,同样保额30万,同样缴费20年,同样保到80岁,30岁和40岁的杠杆差了多少?
30岁缴费5230元,20年总缴费:104600元,保额基本是保费的近3倍;
40岁缴费6590元,20年总缴费131800元,保额是保费的2倍多!
哪个杠杆高哪个杠杆低一目了然了吧,关键还在于年龄低的还比你年龄高的多保了10年呢,谁能保证这10年不出现风险呢?
别总觉得风险都是别人家的事,轮到自己身上就是百分之百的悲剧了,买保险有两种心里最危险,侥幸心理和拖延症,保险早买早保障,保险早买错不了,既划算还安心。
363355个用户完善保障计划